凤珠阿姨

“凤珠阿姨走了!”

电话那端三姐从家乡捎来噩耗,从小看着我们长大的凤珠阿姨昏迷不醒两天后撒手人寰。母亲闻讯久久无法言语,脸色凝重,转身泪湿眼底。

凤珠阿姨并不是我真正的阿姨,她与母亲自年少起即情同姐妹,两人的情谊宛如亲姐妹般,即使经过漫长半甲子的岁月也不见褪色,就像酝酿中的酒,越久越香醇。

凤珠阿姨比母亲年长两岁,瘦削的身体,弱不禁风,温和善良,勤俭持家,印象中她从不发脾气,无论生活多么艰苦,永远笑脸盈盈,但好脾性如她,却得不到上天眷顾,一生命运多舛。

母亲约十五岁时与凤珠阿姨相识。她一家人都以割胶为生,每天起早摸黑骑自行车去胶园为生活奔波劳碌。母亲回忆说有一次,凤珠阿姨独自一人前往胶园,途中,有人拉着她的自行车尾欲侵犯她,凤珠阿姨猝不及防,措手不及,所幸及时回神,抓起手边袋子向他砸去,才有惊无险,逃过一劫。

此后,母亲便劝她别再去割胶了,并建议凤珠阿姨跟她一起去砖窑工作,两人自此感情更加深厚,成了莫逆之交。

岁月如梭,母亲与凤珠阿姨都到了适婚年龄,缘份让她们两人不约而同都嫁作笨珍媳妇(笨珍~柔佛南部的小乡镇)。在同一个地方,母亲与凤珠阿姨继续延续少女时代的金兰之交,只不过是以另一种身份。

嫁作人妇后,幸运之神仍然没有眷顾凤珠阿姨。婚后,生活极其清苦,先生虽然勤恳努力,但依然入不敷出,捉襟见肘。夫妻俩要养育5个儿子着实不易,甚至出现米缸没米的窘况。

犹记得小时候,晚餐后,母亲常常会带着我们几个小瓜去凤珠阿姨家,记忆中,她的家就在家乡戏院附近的小木屋,狭窄的空间,只比家徒四壁略微好些,但和蔼的阿姨从不发牢骚,也不批评,默默守护,无怨无悔,真正体现了在家从父,出嫁从夫的传统美德。

母亲知道凤珠阿姨的困境,每次去学校送食物给我弟的时候,遇到阿姨的孩子就会给他们一些零花钱,虽然只是区区的二、三十仙,在当时约四十年前已经可以买一碗香喷喷的咖喱面了。

后来小木屋拆迁,阿姨一家顿失栖身之所。经母亲介绍,全家人才在河边的木屋租下一间房间。好不容易一家七口才安顿下来,屋漏偏逢连夜雨,没多久,就传来晴天霹雳的消息,阿姨的次子失足落水溺毙了!

那天晚上收到消息,母亲慌忙地骑上自行车,赶着去阿姨那儿。母亲着急、懊悔,因为那是她介绍给阿姨的住处,她觉得自己有责任啊!

“妈,我也要去!”

见母亲匆匆出门,我追了出去、追着她、喊着她、想陪着她;母亲停下,让我坐在后座,但没多久,自行车又再停下,母亲要我先回家,不让我跟着,然后狂踩自行车而去。也许,母亲不想让我看到愁云惨雾的情景、更不想让我听到呼天抢地的悲恸。看着母亲逐渐消失的背影,我小小的心灵不知为何忐忑不安;我担心阿姨会因过度悲伤而怪罪于母亲、我担忧母亲会因阿姨的指责而伤心欲绝,我祈祷母亲快快平安回家。

此事虽已时隔约四十年光景,但却记忆犹新,这是我人生第一次接触死亡。所幸阿姨并没怪罪母亲,两人情谊依旧,只能怪无情湍急的河水残忍地掠夺无邪的生命。

丧子之痛让阿姨一家决定搬离河边,另觅住处,毕竟如此年轻的生命猝然消逝,对一位母亲来说,那是锥心刺骨、痛不欲生的经历。后来,阿姨申请到廉价屋,一家人才总算有了自己的庇护所,阿姨为帮补家计,便开始做糕点、裹粽子售卖。

逢年过节,母亲都会跟阿姨预订红龟粿祭拜,不忘交代阿姨一定要收钱,但阿姨每次都是半买半送。有一年农历年前,母亲不慎跌倒,在床上躺了三个月无法行走,阿姨知晓后在农历年时特地煮了猪脚醋和五香卷给母亲,让母亲倍感温馨与感动。母亲也教导我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有需要的人应施以援手,无论是经济或物资上的支援,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因此在得知阿姨长子患有糖尿病时,每次回乡,我都会买些糙米送过去。

原以为阿姨从此就可安安稳稳过完下半生,谁知祸不单行,她先生患重病过世,而她自己竟被诊出患上子宫癌,所幸经治疗后总算战胜病魔。

人的体力与精神往往随着年纪的增长而每况愈下,凤珠阿姨在一次跌倒后就常常病痛缠身。就在某天早上,她儿子发现已过平常起身时间,但阿姨仍没醒来,查探之下才发现她已陷入昏迷。

当时恰好母亲离乡在我这儿小住,三姐从家乡打电话来,让我打开视频让母亲看看阿姨。我心里犹豫,母亲可承受得住?最后还是把手机递给了母亲,小心观察母亲的表情、情绪变化。母亲看到屏幕那端毫无知觉、瘫在床上的阿姨,禁不住頻頻呼唤挚友:

“凤珠!凤珠!妳听到吗?妳听到吗?”

“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

母亲试图唤回已渐飘离的灵魂、试图呼唤已渐流失的生命。她痛心疾首、心急如焚,万般愁绪涌上心头。彼端的阿姨虽已不省人事,但眼角却流下眼泪。我转头不忍目睹,只怕眼泪夺眶而出。

两天后,阿姨走了,生命的乐谱敲下了最后一个音符。

在人生的旅途,一岁有一岁的味道,一站有一站的风景,凤珠阿姨虽一生坎坷,但她从不怨天尤人,反而勇敢积极的面对她的人生。每一次见到她,都是笑容满面,和蔼可亲。她的豁达、开朗、乐观是我学习的榜样。

阿姨,您一路走好。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