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你终有一天,也能遇见你生命中的“对的人”

记得某一天和孩子聊天,聊起了自己的爱好。我告诉他,应该在对的时候,做想要做的事情。他就不断地呼吁我去玩他平时玩的网络游戏,可是我发觉原来那已经不适合我了。可能是画面太清晰,也可能是立体的关系,搞得我好头晕,其实是借意拒绝。
我也曾经因为玩电脑游戏而彻夜不眠,尤其是在孩子睡着了之后。然而,每一次,都是孩子半夜起来,发现我不在身边,然后拿着他的小被被,哭泣着来到书房找我,拉着我陪他睡觉。
我想那是一段过程,是一种经历。然而,我会珍惜每一段和他在一起的时间。因为我知道时间过得很快,他很快就长大了。
今年,他十七岁了,面对人生中的第一次政府考试。他没有经历过小六检定考试,也没有中三的政府考试。学习可能就比较轻松了,也无需面对太多的压力,甚至学习也有些懒散。当然我也明白,可是我又何尝不是呢?读书时代,总是在运动场奔驰,假期就出州去比赛,几乎很少在家。朋友生日会的时候,就一起去蹦迪。
我们好像就在不同的环境,我选择在外面,而他选择在家。我选择辽阔的草地和球场,而他选择了只有长方形的荧幕。当我告诉他应该出去外面看看,他总是回答说,想要知道的东西,在网络世界都能找到。
当我说,不能只是把时间都放在一个地方,而是应该尝试其他的事情。他却拼命叫我玩他在玩的网络游戏,让我也体验他的喜悦。当然,我觉得那很浪费时间,因为我觉得还有许多事情可以做。就例如阅读,我就介绍我正在阅读的汤米·汤姆斯传记,然后告诉他书里的内容。当然,他不感兴趣,觉得这是个人兴趣不一样。
我总是觉得,一个人应该尝试不同的事物,看不同的风景,认识不同的人,然后在不同的时间段,做不同的事情。我看着他的十七岁年华,却平淡如水。
他九岁的时候,失去了父亲,从此成为单亲家庭的孩子,没有兄弟姐妹,也就不会分薄我对他的爱。我既给了他父爱,也给了他母爱,我希望他获得一定的自由,因为那也是我曾渴望的。当我患病的时候,我很努力地治疗,为的是希望他不会成为孤儿,至少要等到他中学毕业,有能力为自己而活,可以勇敢地走出家门。
我带着他出国旅行,去过富国岛,感受不同的文化和风景,吃新鲜又便宜的烤虾。我带他去我喜欢的马尔代夫,在大海畅游,可是他一点也不喜欢。我带着他去新加坡探望妹妹,去他喜欢的动物园和水族馆。我还计划带他去澳洲和台湾,可惜疫情爆发了,计划被耽搁了。
他慢慢地长大了,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疫情过后,我们的距离也慢慢拉远了。他不喜欢旅行,他喜欢待在家里,喜欢玩网络游戏,喜欢当个宅男。而我总是走出大门,去不同的国家,看不同的风景,到处骑行——应该说,是想延续我年轻时的梦想,做个背包客。
可是,我们就不是同一个人,就算他是我肚子里生出来的,我也无法塑造他成为我心目中的那个人。
当然,我也无法接受他的学习态度,甚至是考试成绩。但他还是会告诉我他的成绩,然后不断强调,其实很多人的成绩也差不多,他并不是最差的,甚至比很多人好。当他告诉我,考试分数只有几分时,那是我难以想象的。可是他说,很多人也只是考几分而已。我开始怀疑,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原来,许多人只是跟着大队就好,无需太特别,和一般人一样就好——那大概是他所渴望的状态。
当我还在执教的时候,可以付出很多时间,思考如何补救一个孩子。可是面对自己的孩子,却无可奈何!顿时,我相信了,一个人,真的必须遇到对的人,才能找到出路。而我,或许不是他的伯乐,只是给他生命的那个人,是最爱他的那个人而已。
不过,我还是强调必须为自己负责。这是个人的选择,就像我不再愿意花大量时间玩网络游戏,却愿意去学习吉他,也尝试智能吉他。
他长大了,已经不再是那个喜欢和我聊天的小男孩,告诉我许多故事,和我一起唱歌、玩乐。可是,他还是会选择告诉我他同学的故事,告诉我他的考试成绩,告诉我学校举办的活动。虽然我们偶尔意见不同,但我选择了沉默,不是因为说不过他,而是因为我知道,每个人的立场都不一样。来自不同时代的人,总是有代沟,只是我们必须彼此理解。
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都不一样,有的人多姿多彩,有的人却比白开水还平淡。或许他还没有遇上真正的挫折,也没有爱得死去活来的人,还没经历过彻底无助的时候。可每一次经历,虽然可能会受伤,但也会推动成长。之后,他将会面临不同的选择——报复?接受?还是放弃?我想,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明白。
我告诉他,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不能伤害别人,也不能伤害自己。我想让他知道,无论发生什么事,我永远是那个在他身边的人,愿意聆听他诉说。
我们相差四十岁,我还能陪他多少年?其实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当他第一天出现在我的世界时,那是我人生中最快乐的一天。当我听到他的哭声,我知道,他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之一。
我总是觉得,因为曾经失去过,才会更懂得珍惜。所以,我也在努力学习,如何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