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女性内裤
曾经听过老人家说过一段话:“洗衣服的时候,不要把女生的内裤放进洗衣机跟大家的衣服一起洗,那东西晦气,应该自己用手洗。如果放在一起洗,那家里的一家之主事业会做不起来,导致家里失去经济来源。”
她还补充说:“女生的内裤要晾在下方,一个隐秘的角落,才不会贻笑大方。晒高高也是会触霉头的。晒衣架最高处要晾晒男人的衣物,彰显男人是家中的顶梁柱。”
听到这些话,我瞠目结舌。男人事业做不起来,不是应该反思自己能力是否有问题吗?为什么要把责任推给女人?这种封建迷信太荒谬了,更不可思议的是,说这番话的人竟然是个女人。她在批评其他女人时,首先就把自己置于低位了。难道最初提出这种可怕思想的人是个无能的男人,借此掩盖自己的不足,把所有责任都推给女人?
如果说女性下体容易分泌出肮脏液体,导致其他衣物可能被交叉感染,那么,那些夹杂着汗水的酸味与长时间未通风的臭袜子也不见得干净。这样的话,下次洗衣机里有女生内衣或其他贴身衣物时,是不是也应该避免和满是细菌的臭袜子一起洗?我真不敢相信,在这个时代,人们仍然对女性的生理期和内裤有如此忌讳。这种想法缺乏科学依据,更多的是一种“陋习”,说实在的,现代女性要内外兼具,事业和家庭都要兼顾,蜡烛两头烧,谁会有时间一件一件内裤用手慢慢搓洗?
老人家边说这段歪理,边把竹篮子里的女生内裤扔到地上“淘汰”掉。最讽刺的是,相信女性下体污秽的这位老人,出生书香世家,是知识分子。我叹了一口气,心想:幸好,她是个老人家。会把这个思想奉为圭臬的人,一定都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真希望这种观念到她这一代就消失殆尽,不复存在。
在印度,女性地位低下,她们在经期被视为“不纯洁”,物资不充足的情况下,她们用报纸或清洗过无数次的布条充当卫生巾。她们还会被隔离到专门的棚子里,这些棚子狭小,几家人共用,里面没有床铺和被褥。她们忍受着经期的不适,还要担心野兽的攻击、强奸犯的侵扰,以及酷暑和寒冬的折磨。
从小,我们可能也听过不少月经期间的禁忌或说法:不能进庙拜拜、不可以公然讨论月经、不能在大众面前拿出卫生巾等等。从中学时期开始,月经期间总是需要特别战战兢兢,害怕蓝裙子染上经血、害怕从书包拿出卫生棉那当下被人看到、担心经痛想请假不被允许,还要被认为矫情等等。
心情不好的时候,最讨厌听到男生轻飘飘地问:“脾气那么臭,你大姨妈来哦?”
如果女性的下体真的是污秽的,那从那里出生的我们岂不是一出生就肮脏了吗?为什么所有人类都有分泌物,偏偏只有女性的生理特征被如此看低、排斥?
曾经看过台湾节目《女人我最大》的一个片段,影片中女嘉宾蔷蔷正在介绍打亮美妆产品,女主持人说女生的脸打太亮会克夫。蔷蔷一秒怼回去:“打个亮就能被克死了,那他真的去死好了,那么没有用。”现场所有人拍案叫绝。
无论你是什么性别,面对任何存在歧视性的言语或行为时,都不要先去否定自己。没有人的下体是“肮脏”的象征,月经是孕育生命的基础,每个女性都应该以自信的态度去看待自己,月经是生理现象,不是恶心晦气的东西。
我们不能否认,社会的变革和进步需要时间,这些陈旧的观念不应该继续束缚我们对平等和尊重的追求。就好像女性内裤不应该,也不需要和其他衣物隔离、区别对待一样。无论是职场还是家庭,那些拿“传统”贬低女性的声音,都是在试图维持不公正的权利结构,这些思维应该在我们这一辈扼杀、淘汰掉。
女性不应该被“教育”应该做什么,应该如何温柔顺从,如何做贤妻良母,不可以强势,否则被冠上“泼妇”、“母老虎”的罪名。家务不完全属于妈妈姐姐,一日三餐也不是她们的天职。女性的身体不是污秽的象征,而是生命的起源,拒绝偏见迷信,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之努力的方向。
另外,请不要再说自己“帮妈妈做家务”,家务是每个家庭成员的责任,那些觉得自己做了家务就是“帮妈妈”,就是孝顺,这样的观念真的好可怕。不用那么冠冕堂皇,你没难么伟大。明明同住一个屋檐下,家务就该一起分担。
当我们有一天能够坦然谈论月经,不再把女性内裤隔开来清洗,甚至不再需要特意为平等发声时,才是真正文明的到来。而这一天,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奋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