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哪

Door in a white room

即将面临毕业的学者们最常被问到的问题“毕业后打算做什么”、“毕业后要去哪里”、“毕业后有什么计划”……我和同学们都是来自不同的地方,有来自东马、西马和汶莱的同学,而且占据比列较大,还有其他来自印度、非洲、日本、韩国、泰国以及澳洲的同学。我们大部分的学生都是背井离乡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求学,即将毕业的我们也面临着不同的抉择,无论是自己还是家里的安排,大家都各有不同的前程和命运。也许毕业以后的我们不会再相见,也不会再联系,但我们曾经一起求学的时光,一定会成为我们人生中一段美好的回忆。

我有一位来自古晋的同学,也是我的好闺蜜。她是个非常看重家人的人,我曾问她毕业后是否一定要回去古晋?她对我说“她的家人在哪,她的家就在那”。如果有一天家人搬家了,无论搬去哪里,那儿就是她的家。

当我第一次见到她,我就觉得她是个妈宝,是个永远离不开妈妈的人,但相处久了以后,我发现我错了,她不是一个妈宝,她只是一个把家人看得过重的人……说到这里,或许有人会说,看重家人不是应该的吗?对于我而言,家人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略了自己。如果注重家人以至于失去了自己,失去了平衡,那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毕业后我和闺蜜在短时间内没有见面,因为我们分隔两地而且甚远,但我们承诺会保持联络。几年后,闺蜜遇到了自己心仪的对象,俩人步入了婚姻,我也受邀出席了她的婚礼。相隔已久再相见,两人的心里充满了欢喜和激动!我在她的婚礼上与她彼此拥抱,并向她献上最真诚的祝福,我真心希望她未来的生活一切都会变得更美好。

闺蜜虽然希望结婚以后仍然可以和自己的家人住在一起,而结婚前她也和丈夫讨论过这个话题,她的丈夫非常谅解她,也愿意搬到岳父岳母家同住。但事与愿违……婚后的闺蜜没有和自己的家人同住,因为闺蜜的父亲不能接受与女婿住在一起,因为在父亲心中,女婿毕竟是个“外人”,住在一起有点别扭。在这件事情上,我不应该指责闺蜜的父亲,因为每个人的性格和习惯不一样。虽然说“爱屋及乌”是爱的表现,但俗语说 “相住容易相处难”,这话也不假,如果心中有疙瘩,大家同住一个屋檐下难免会带来不好的情绪。

闺蜜丈夫的家人非常开明,他们没有反对儿子和媳妇搬去娘家住,因为明白媳妇的不容易。他们只是默默地在自己家里增加了一个小房间,两位老人家希望儿子和媳妇回来时也有自己休息的地方,一个属于他们俩的小天地。听到这里,我不禁感到闺蜜丈夫的家人实在是暖心,他们不但通情达理,还很疼爱这个进门媳妇,真心把她当作自己的女儿来疼爱!虽然闺蜜丈夫的家庭成员多,但他们还是决定和丈夫的家人们同住。

闺蜜的母亲也常让闺蜜有空多回家看看,也可以在娘家住几天。闺蜜听了当然是愿意的,也很高兴母亲这么说。可是她发现,自己原本的房间竟成了家人们的储藏室,房间里连走动的空间也没有,床上也摆满了完全不属于她的东西……她心里顿时涌出了一句话,这个家还有我的位置吗?闺蜜觉得很落寞也很沮丧,她本打算常常回来看父母陪伴父母的,但现在却连睡觉的地方都没有,父母真的欢迎她回家吗?

心灰意冷的闺蜜问我:“现在的我,家在何处?”原本的家已经没有了她的空间,丈夫的家不是她的家,她自己以后买了新家,但家人没有住在一起,那还算是个家吗?我知道闺蜜非常重视自己家人,但可惜的是她的家人并没有给予她同等的重视,而这种感觉让她无比失落和失望……我们常说要懂得珍惜家人,但我们真的做到了吗?我们是否也把家人当成是天上来的礼物?是缘分最好的安排并且珍爱这份关系?人与人之间应该是平等的,而不应该只是其中一方的责任。

我知道闺蜜心中的委屈,但我告诉她——她爱的人和爱她的人在哪里,她的家就在那里。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