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与教育

blue and white academic hat

在以前,只有皇室,书香世家,财阀才有机会接受教育的洗礼,平明百姓则面临着知识荒漠的窘境。自从自主权意识觉醒后,人们开始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九年义务教育成为了公民应当享受的权利。与此同时,成绩作为评估学生综合能力的考量指标也随着教育的普及而被广泛利用,当今则可以包括课业分数,课外成就等等。自从教育普及化后,成绩至上的观念渐渐出现在社会上并成为了主流。许多学校,家长都秉持着成绩至上的理念教育孩子,希望孩子能够通过成绩改变未来,可成绩至上的观念对学生真的有好处吗?难道未来成绩才是学生的唯一出路?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探讨这一项问题。

在绝大部分的人看来,成绩就是考试分数,但真的是如此吗?成绩可以是一个人的综合能力的体现,可以是考试分数,课外活动,软技能等等。任何有评价等级,能够体现一个人能力的都可以算是成绩。可悲的是,所有人都觉得考试分数才是学生生涯中最重要的一环,把成绩至上的观念强行套在孩子身上,孩子渐渐沦为成绩的傀儡。

确实,成绩能够很大限度改变一个人的未来,但也不仅仅是成绩。成绩只是众多因素的其中之一,仅此而已。学生追求成绩至上导致他们为了成绩付出一切,承受了这个年龄不该有的压力,着实可悲啊。父母为了让孩子专心在学业上,不让孩子追求自身所爱,不让孩子玩游戏,总是告诉孩子读书是为他们好,告诉孩子一定要获得好成绩才能在未来成为人上人,倘若是这样的话岂不是说只有第一名才能保障自身的未来而排名靠后的岂不是连未来都没有?

学生时期的童年本应该是无忧无虑的,可随着成绩至上的观念出现在社会上,越来越多父母随波逐流,推崇成绩至上。父母认为孩子牺牲童年换取美好的未来是值得的,告诉孩子学习只有一次机会,但未来成功后可以随时享乐。为此,孩子们付出了自己的童年,盲目追求成绩,学生追求成绩至上本就没有想过放弃童年,然而这个观念的出现像一道枷锁束缚着他们,迫使他们做出痛苦的选择。成绩至上这种信仰,如同毒药一般渗透到学生的内心,让他们不得在未来和亲情之间权衡取舍,用成绩来评判应该去做和不做的事。社会教导他们,唯有优异的分数才是成功的标志,不是父母,因此亲情可以被他们放弃。也许他们觉得他们应该先专注于成绩,未来再去陪伴父母,可是父母不会等我们长大,学生时期最珍贵的不就是父母还年轻,还能陪伴我们吗?成绩至上就真的会成功吗?这点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可以知道的是失败后我们会因为太过于注重成绩导致出现压力甚至焦虑,而且还失去了童年。这种为成绩而生的心态或许值得同情,然而更令人心碎的是,成绩至上观念已经深深根植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在他们脑海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成绩至上本身就很可悲,学生为了成绩,他们变成了只会为分数而忽略所有。为了成绩,真的值得吗?这种成绩至上的想法真的很可悲。

没有一个学生愿意为了成绩抛弃友情,童年,甚至割舍亲情。然而,成绩至上这个恶劣观念的毒害,却让学生开始为成绩不佳而焦虑,担忧这会影响他们的未来,最终将成绩视为唯一的生活评判标准。这种对成绩的病态执念,让他们不得不遗弃所有无法直接助力提升分数的事物。他们慢慢被成绩至上这种信念所奴役,逐渐陷入了一种近乎疯狂的状态。他们被迫接受来自未来扭曲社会的沉重压力,难道这不是最令人可悲的景象吗?这些本应充满活力和憧憬的学生,却在追求不切实际的分数中失去了自我,被迫适应一个扭曲的现实,承受这个年龄不该有的压力,这难道不可悲吗?

但话说回来,成绩至上的观念究竟是对还是错的至今仍然没有正解。每个人对成绩至上都持有不同的定义和看法,但是在当今社会,成绩至上的观念不断地被冠上罪名,认为是所有弊害的根本。然而,无论是从家长的逼迫当中,学校的填鸭式教育当中还是社会的高期望当中,都恰恰证明是实践观念的手段出了问题。打个类比,道德本来也是对的,是值得推崇的价值,可是我们不能因为社会出现道德绑架等误用道德价值的手段而宣称实践道德观念的所有人都是可悲的,都不应该被倡导,从而否定道德的价值。父母,校方和社会身为第三者应当鼓励孩子去追寻内心的热爱,将这种热爱与追求成绩至上的理念相结合。在没有外界强迫的情况下,这样的结合才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让学生更加努力往自己的兴趣发展,不容易放弃。父母,校方,社会等第三者只是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兴趣爱好作为一个内在驱动力,推动着他们往自己兴趣爱好发展,而成绩至上的观念可以顺水推舟,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凡事都要尽自己所能,做到最好,往自己的兴趣爱好方面深入发展,做强做大,最终成为该领域的佼佼者。

成绩至上究竟是对还是错的只能取决于每个人对其的定义和看法,但是当今社会所推崇的成绩至上却略显不公。教育的本质是教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而成绩则是学生所学到的知识的体现。但成绩至上这个观念渐渐被学校所滥用,以成绩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导致好的学生处在同一班级以内,比较差的学生则被分到一个班级。这导致好的学生会越来越好,而差的学生越来越差,这种做法不仅扭曲了教育原本的意义,更是违反了有教无类的原则。这就是当今教育体系的可悲之处,以成绩作为一个衡量标准,成绩好的学生便可保送前往所谓的模范精英中学,而成绩不好的只能前往普通的中学就读。学校秉持成绩至上的观念是正确的,但错就错在他们的手段。他们不该打着成绩至上的名义强行实施填鸭式教育,以成绩来分好坏,快乐学习也能够成就好学生。

到这里,我们已经可以知道成绩至上的观念有多么不堪,多么可悲。但是这是我们的错吗,是父母的错吗,是学校的错吗?都不是。这一切的一切都归咎于社会。社会所带来的分班制度,激起每个人的攀比心,甚至还出现了阶级思想。这一切的一切都在洗脑我们,让我们以为成绩是唯一的出路。阶级思想直接让社会否定了读书没有那么厉害的人的存在,在成绩为王的世界里被社会淘汰。但是可曾想过,他们也是渴望成功的人,只是因为成绩不够优秀,就要被社会所淘汰?成绩至上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了,我们甚至没有办法改变它,更改它,磨灭它,更多人被蒙蔽了双眼 失去了不只是那回不去的童年,还失去了一切,这难道真的不可悲吗?但是,总有人逆流而上,他们用行动,成功告诉了我们不把成绩当第一也不会被社会淘汰。谁又能想过,著名演员约翰尼德普曾经也只是一个连中学都没有顺利毕业的人呢?但,成绩不好的他并没有因此被社会淘汰,反而成为了千万人梦寐以求的最佳影帝。如果他当初秉持着成绩至上的观念,观念的压迫让他不得不放弃影视梦,最终又一个影帝成为了普通的上班族,实在可悲。是,我们的社会是存在这种腐败的思想观念,但是他从未主宰过我们。我们还可以有约翰尼德普这样的精英在告诉着我们,要打破社会的框架,不要重复这个社会所提倡的价值而是要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走一条属于自己,合自己心意的路。

来到这里,文章已经开始出现一些矛盾的观点,但此文章的意义本就是探讨社会和教育的以及成绩至上这个观念的可悲,以及它到底是对或错。如今的社会所推崇的成绩至上对于我而言是错误的。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不可否认的是,成绩至上确实埋没了很多人的天赋与梦想。有些人的梦想是当个演员,而他在演绎这一方面也有很高的天赋,可因为他的成绩不够耀眼,不够理想,还没达到社会所定下的标准就被淘汰,试问这公平吗?现如今教育体系和社会需要做的就是打破这一种以成绩来评判他人的标准,而是推崇全方面的发展,让学生有机会展现自己的天赋,证明成绩不是未来的唯一出路,这才是社会和教育应该真正去推崇的观念。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