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写的脸

a pile of pink masks. 一疊粉紅色的口罩

坐在化妆镜前,我打开手机,记录老师建议的美妆用品。我一时记不起隔离霜的牌子,老师要我打开网购页面,帮我把相关产品加入购物篮。打字的时候,她发现我居然使用繁体字设定的键盘,为此表示震惊。我没多说什么,只是抿着嘴唇挤出一个微笑的弧度。回家之后,我打开笔记,发现今天自己输入最多的字居然是“脸”。

我不喜欢繁体的“脸”,尤其右边“亼”底下的“口口人人”,总觉得这个字给我的感觉非常怪异,仿佛提醒着我,挂在面部的一张皮,是谁都可以议论的物件。近年,网络不断流传把身体自主权还给女性的帖文,尤其发生性骚扰事件,底下的留言更似油炸香蕉,课题下锅时溅起四方议论,网民各持一方辩护。男生说:人丑性骚扰;女生说:一定是她长得不够安全,许多讨论离不开受害者与被害者的长相。我被留言感染,不自禁地摸起自己这张脸,另一只手点开自拍相机,好好端详自己的脸。

魏晋以前没有“脸”字,当时用来表示面部的是“面”和“颜”。“脸”字普及化至今已有千年,当代人却冠以几分姿色的男女另一种称呼——“颜值担当”。我的样貌一向不出众,不对称的单双眼皮、一大一小的双眼、成龙的鼻子以及“不樱桃”的小嘴,长相与当代审美观沾不上边。我曾经和许多少女一样相信女生上了大学就会变漂亮。中学时期,发禁把我们丑化得像一直丑小鸭,好不容易熬过大考,获得“长发自由”,我的脸却在大学时代沦为被议论的工具。

“某位老师和我们说妳不修边幅。”大学时期,我获得电视台举办的原创故事比赛,校方在想用我的得奖消息进行招生宣传,宣传部助理约我洽谈形象照事宜的时候如此转述。学校不是讨论学术的地方吗?为什么我的样子会被“老师”嫌弃?当时,我的心瞬间穿破了一个洞,却佯装镇定,大方地答应这份请求。认真回想自己的模样,我日日按照学校规定的仪表到校上课,为什么就“不修边幅”了?毕业以后,我才发现自己与其他女生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没时间打扮。可是,置身于活动、学业追着我跑的大学时代,我哪有当个精致女孩的心思?

那段时间,我对自己的外貌显得小心翼翼,也试过把照片丢进美图,想要借助编辑神器修饰容貌,又矛盾地对自己的行为反感。一次大型活动,校方指派我接待董事,想不到某位董事居然指着我的青春痘,说我上不了台面。两则大学时期的插曲在我的心里埋下了刺——“我真的那么见不得人吗?”

为了解决困扰,我终于在某个学校假期抽空上美容院。躺在美容专用床,我感觉自己的脸像文具店的面具,任美容师触碰自己的每一寸肌肤。然而,我是人,当美容师为我去除碍眼的黑头、粉刺、痘痘,我终于哭了。其实,脸部护理过程十分安静,美容师播了冥想音乐,我在氛围里坠入不堪的回忆。从小,我不论在哪都会听到谁比你好看的攀比观点。大人总喜欢进行无意义的比较,以为这些对小孩无痛无痒,殊不知这些言论会在我们尚未长大的身体里留下许多隐形的疤。这个流血又流泪的过程,我任泪水横流,与美容师哭诉多年承受的不甘与委屈。

“再忍一下下啊”,美容师给我递来一张纸巾,宛若我的知音。以前,我经常在美容院等哥哥姐姐进行面部护理。当年的我还不理解何谓切肤之痛,只是安安静静地在那边看小说。偶尔,美容师送哥哥姐姐出来的时候会和我聊天,不免俗地嘱咐我从小要好好照顾自己的脸,不然以后会很辛苦。在那个还不会长痘的年纪,我似懂非懂地点头,直到自己长到哥哥姐姐的年龄,终于渐渐明白美容师的言下之意。

疗程结束,我坐起身子,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是询问护肤品怎么卖。我咬紧牙关买下一组价格不菲的护肤品。我还记得第一次使用化妆水的时候,脑海仿佛插入韩国护肤品广告。我倒了一点化妆水在化妆绵,拍一下——吹弹可破的肌肤;又拍一下——颗颗晶莹饱满的水分。商家利用特写镜头诱导女性消费,想不到我也落入圈套。

有时候,我很想回到疫情时期,一个人人都需要戴口罩的年代。网络梗图将口罩包装为廉价护肤品,估计伍连德医生也不曾预料,百年后的他居然成为医美专家,他的发明包住了我的自卑。口罩半掩的特色创作了朦胧美,大家只能看见对方眼部以上的面部,见谁都漂亮。解封之后,我慢慢拆掉口罩,后知后觉发现自己早已对它产生畸形的依赖。尽管当时我已从该所大学毕业,但想到日后还需要以这张被誉为“见不得光”的脸见人,心里满是恐惧。

疫情结束后,我消瘦不少。对于我的体型,有人关心我的健康状况,但更多人质疑我刻意减肥。有位亲戚说他梦见我的爸爸,叫我不要减肥,好好一张脸变得和马脸一样。那个农历新年,我过得非常痛苦,他们搬出“过去的我”和“现在的我”进行对比,踩过了我的痛处。

美的标准究竟在哪里?念中国文学的时候,朱光潜《我们对于一棵树的三个态度》给过我答案。我以为自己可以豁然地看待这张脸。然而,自己竟然为了“世俗的眼光”,一步步修正自己的模样。我开始研究穿搭、报名化妆课,甚至从养生的角度滋养我的肌肤。养脸这条路上,我兜兜转转,耗了一些时间才发现“从简”是护肤的最佳原理。

汉字简化之后,“臉”字的右侧被“佥”替代,去除了极度不自在的“口口人人”。网络流传许多自我关爱的hashtag,讽刺的是越来越多人为自己的容貌感到焦虑。我们该活成什么样子?我想,我该向简写的“脸”字学习稳住自己的内心,学习释怀。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