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解体

Sunlight casts artistic shadows on Chinese calligraphy sheets, showcasing elegant brushwork.

在智慧型手机尚未普及的年代,最常见的风景——便是书局的角角落落镶嵌着的,那一个个稚嫩的孩童。正是最好动的年纪,却好似被书本“封印”住,旁若无人地沉浸在“黄金屋”中探险。奈何如今时代的脚步飞快,大部分人真的连好好读完一本书的时间都挤不出来。甚至说不清从哪个节点开始,人们就有了统一地低头,只用手指划着发光的屏幕的默契。坐上通往新时代列车的我,总不住回味那记忆限定的“老味道”。但作为一个窘迫的上班族,即便用力——再用力——想回到镶嵌过我的地方,专心开采金矿。奈何空间实在太小,要将大人的身体塞进去很吃力。

同事注意到我的手上是同样的书,书签则是上一次吃的麦当劳发票。为将时间从每个缝隙榨取出来,书本会留下许多痕迹,比如沾上食物的酱料或汤汁。无可避免地呈现出伤痕累累的样子。我用书页朝他们扇风,打趣地问是否还有麦当劳的余香?嬉笑之余,有人发问是否会考虑看电子书。电子书确实方便,不硬性要求灯光,甚至连翻书的动作也省了,人都潇洒许多。

各人都有一个被书本吸引的理由——比如有人钟爱某个作家、也不乏对书名一见钟情的、大部分获得过文学奖项的“明星”书本也更容易吸引读者。可回顾我们每人与书本的“初恋”时光,最早可追溯到父母胎教时念的故事,那实在太早…还是说图画绘本,漫画和童话书,再到长大一点,上了小学见到的 课本和小说。除此之外,最期待的莫过于校园里三不五时的书展了。父母对读物方面不至于吝啬,每次会固定给大约两本书的钱,并嘱咐要好好爱护书籍。能得见琳琅满目的课外书,可谓是一大享受。但因为手上有限的数额,总得要艰难地做出取舍。

故事的吸引力高于精美的封面,页数多的能品味更长时间。货比货之下,最终敲板买单的自然是云云心头好中再度厮杀出的翘楚。基于父母的嘱咐,加诸自身对书本的珍惜,我会精心给新书包上书皮。如同仪式般庄重。

其中,我最中意的就是——一本新购置的安徒生童话。一个个小故事,加上精美的插画,即便看了又看也不厌烦。最惊喜的是我读到“卖火柴的小女孩”,这是一名学姐在舞台上声情并茂念过的故事,就在学校上个月的演讲比赛。某一天,书本就毫无预兆地开裂了。这可如何是好?我心痛不已,忙用透明胶带将它粘好。裂开的页数在整本书居中的章节,连带靠近它的书页,都小心翼翼地翻。可其他部分也陆续解体,丑小鸭打翻牛奶、拇指姑娘熟睡时被蛤蟆叼走、独腿站立的锡兵被扔进火炉的画面一页页掉落了出来,场面真是一片狼藉。我也第一次看清一本书的骨架——纸张之间用棉线缝合,再覆盖一层黄色的胶水。胶水干裂后,书便如同脱壳的老屋,逐页剥落。透明胶带的黏性不足以固定那么厚一本书籍,且每一页多出一片胶带的厚度导致书本呈现出一个不自然的拱形。每每翻开,书页都有再次掉落的几率。这让我很困扰,奋斗的目标也从一开始的——为书本恢复如新,降成书页别再掉落就好…  我不死心地试验各种胶带——红的、蓝的、宽的、窄的。一本原本唯美的插画书,最后竟像打翻的颜料桶。也许小孩和自己的身体还没混熟,笨手笨脚的最后,实在无计可施。心灰意冷的我不下多次哀求父母让我买一本全新的安徒生童话,因为后半部分的故事依旧让人恋恋不舍。可父亲的回答则是“专心看字就好。”

专心看字,专心看字。专心地看完了一本又一本“字”后,我才意识到,出于爱护而过于“娇惯”一本书,反而失去了萃取其内容的重要本质。书本就像是用作煨汤的骨肉,其最重要的结果还是一锅鲜美浓郁的汤头。至少,我已经知道丑小鸭长成了白天鹅、拇指姑娘成功从癞蛤蟆的手下逃脱、独腿的锡兵化作了一小块锡心。而我也长大了。

我摇了摇头。“许多书籍还是会夹杂很多漂亮的图画的。”我说。

“可你这一本不是没有吗?”我学着当年父亲的表情与语气:“那就专心看字就好。”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