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多了个新人

时隔两年再度踏入博大,从学生转为教师。这个环境对我来说并不陌生,但当车子行驶在雨树林间,心情却如第一天来上课时一样忐忑。大学时期虽在语言学院上课,却只想尽可能多进修中文系的选修课而没有报读外语课,所以鲜少踏入隔壁的语言教学中心,只有在课间没地方溜达时,才会蹭他们家冷气。第一天入职,比以往上课还早到,七点半就把车停好在语言学院的停车场。深吸一口气,给自己来两句精神喊话,下车整理好衣着,拿上入职文件,在中心前拍了张入职照,就去报到了。
提交了入职文件,就坐在办公室等外语部的黄主任到来。原以为只需向她简单汇报两句就自生自灭,怎知却在房里待了两个多小时。她详细地跟我介绍每一个系统和网站,讲解每一个操作方式,虽曾为博大学生,但这些系统都是在学生时期接触不到的,所以看着貌似熟悉的页面,却完全不知道里边都是些什么。黄主任十分热情,照顾着我这刚回娘家的孩子,她说了好多,我点头如捣蒜,收获颇多,但脑子嗡嗡的。主任亲自把我领到工位,又带到行政处一一向工作人员介绍中心新来的“老幺”。
回到工位沉淀了一下思绪,就开始了各种述职第一天需完成的程序:启动公务员系统、启动教师电邮户口、申报资产……好多东西要做,却不知从何开始。眨眼间就到了午餐时间,就被两位贵人拉去吃午餐。能入职博大,绝对是托了小林老师和秦老师的福。从中心发出招聘通告,第一次面试,第二次面试,一直到确认入职,两位老师给予了无数次的帮助和提点。甚至这第一顿午餐,也是秦老师买单的,或者说这整个星期的午餐基本上都是秦老师付的钱。(谁让我在八月尾入职,错过了发薪日,所以要请客只能等九月尾了。)
午餐后,回到工位上坐了五分钟,收到了小林老师的信息,让我到她办公室一趟。又是坐了近两个小时,脑瓜子又嗡嗡响。教学系统、课纲、教材、教务档案……太多了!实在太多了!完全有听没有懂,礼貌上只能再次“捣蒜”,待实际操作时,绝对又要去烦她和黄主任了。从小林老师房里拿着一沓资料走回工位,已经下午四点了,距离下班时间只有半小时。啥也不打算干了,把手机充好电,四点半一到我就冲上车,回家!这里与我的前东家一样,没有人愿意加班,都是到点就走,因为在这里基本上没有加班费。当然,作为过来人也知道,但凡再迟个十分钟离开博大校园,就该堵在沙登大街了,而这一堵就是半小时起步的事!所以四点半若不离开,那就要先到附近吃个晚餐消磨时间,一直待到晚上七点半了。嗯,第一天就这样结束。
说说接下来的几天,基本上就是在熟悉一些教务系统,认一认新同事,不断地打招呼、自我介绍。作为刚毕业一年就回到博大任职的,我绝对是语言中心里的小弟,所以在交谈间,有的老师还会说出“you make me feel so old”“I saw you walked pass and I thought that you are our student”这类让我一时不知道如何回答,心里又独自暗爽的话。这一周让我感觉到,大家都把我当老幺在照顾,除了每日碰面时的热情问候,还有时不时的投喂与工作上的关心,包括行政人员也对我十分照顾。在这里上班,除了对上司们用尊称,同事之间基本上都直接叫名字,或者称“某某姐”,暂时没有“某某哥”因为我的同事们与在前东家时一样,基本上都是女性。每天有什么大小事就寻求“姐姐们”的协助,让我感觉到这真的很像一个大家庭,大家也十分乐意让我这小老弟尽快上手。
说了那么多,好像没说到这一周的工作。确实不怎么想聊,因为一想起脑子又嗡嗡作响。入职第一天:被通知要协助带活动,负责在下周到来的日本交流生的某场中文活动。入职第二天:被派了一份翻译问卷的工作,我可太乐意了。(这是有额外补贴翻译费的。)入职第三天:被拉去听了日本交流团的委员会会议。入职第四天:收到了两份委任书……我真的服了,突然就成了今年参访团活动、与另一项活动的委员。入职第五天:总结了我手上要做的东西,先不说要熟悉博大的四五六七八个系统、课纲、教材、大大小小的人事物,我还得准备讲义、作业、各种申报课程的文件。由于汉语老师只有我、黄主任与小林老师,而黄主任在明年就要退休了,所以我这刚入职的菜鸟,被逼“拔苗”,担任外语(一)的课程负责人,换句话说,我还得出卷子……大概算给你们听听吧,其实不多,也就第一次小考五份、第二次小考五份、听力测试数份、口语测试数份、期末大考两份。
嗯,数到这里,我的脑子又嗡嗡响了。啰嗦了将近两千字了,这个星期就说到这里吧。我得去看看课纲和教材了。谢天谢地,第二周只需上班三天,希望除了忙着接待那群日本交流生,不要再给我塞其他工作了。其实我还有很多没说完,我就留在第二周跟你们分享吧!感谢你们看到了这里,如果你们喜欢我的分享,在留言区让我知道呗!我日后努力每周都跟你们说点这里的趣事!拜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