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近一点点

余一和简笙认识,是在那家名叫「栀」的独立咖啡馆。
她总点柚子茶,他总点美式;她喜欢靠窗,他喜欢高脚椅。
他们之间隔着一张桌子的距离,认识三个月,说过不超过三十句话。
第一次对话,是简笙看她的电脑屏幕,忽然开口:“你写小说?”
她抬头,愣了一下:“嗯。”
他点头:“你很适合写。”
那天,他留下一句意味不明的评论:“你眼睛里有没说完的情节。”
她没问他是谁,却开始期待每天那个总坐在右边的身影。
有一天下雨,她忘了带伞,站在门口犹豫。
简笙撑着伞走来,顿了顿,递过去:“一起走?”
路不远,但伞太小。他没说话,她也不挪,肩膀微微被雨水打湿。
“你总是一个人。”他说。
“你也是。”她答。
他们就这样并肩走着,不解释,也不亲近。却比拥抱还安静温柔。
余一后来想,喜欢一个人,可能就是那种——不需要靠近很多,但只要在身边,就觉得世界有光。
有一段时间简笙没来。
她继续在靠窗的位置坐下,点同样的饮品,眼神时不时往高脚椅那边扫。
一个星期后,他又出现,带着一身夜雨的气息。
她假装不在意,继续敲键盘。他却忽然问她:“写到哪了?”
她说:“刚写完男女主告白的章节。”
他轻轻“哦”了一声,说:“真好,有人说。”
她看着他:“你呢?”
简笙抬头:“我还在等一句‘我可以喜欢你吗?’”
她心里一震,却故作冷静:“你在等谁?”
他没有回答,只递来一块纸巾,擦掉她杯边的水珠。
那是他们最靠近的一刻。却也最沉默的一刻。
某天深夜,咖啡馆人很少,她加班,他也在。
她低头打字,眼圈红了。
“剧本被退了?”他忽然问。
她点头,“说我情感描写太‘不确定’。”
简笙盯着她看了几秒,忽然轻声说:
“不确定,本来就是一种情绪。暧昧也是。”
她愣住。
他又说:“你写故事的人,却从不写自己。”
那晚他走得很晚,走前留了一句话:“如果有一天你愿意写自己的故事,我希望主角名字是我。”
余一终于写完小说,最后一章的标题叫《靠近一点点》。
她在咖啡馆打印封面的时候,简笙走来,看了一眼说:“很像我们。”
她没否认。
他问:“你最后写他们在一起了吗?”
她笑:“没有,他们没有表白,只是一直在彼此身边。”
他看着她,不再说话。
风从窗边吹来,她低头收起稿纸。他帮她理好边角,指尖不经意地碰到她的手。
“那你现实里呢?”他问。
“现实里啊……”她低头一笑,“主角还没勇气靠近。”
简笙轻轻“嗯”了一声:“那就等她靠近。”
他们之间的距离,还差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