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彼端

魏如意永远记得那天的实验室。夜色如墨,风雨交加,他独自一人坐在斯威科大纳米实验室调试着一块未经稳定处理的晶体样本。那是一种被称为“蓝昙石”的新型矿石,产自婆罗洲雨林,具有奇异的脑电共振特性。

事故发生在他试图为晶体注入微波能时。蓝色的光芒瞬间灼破空气,如同微型星爆——下一秒,他便失去了意识。

醒来后,世界变了。 他能听见静物微妙的“声音”,能用意念构建图像,甚至能将记忆片段直接传输至他人脑中。他开始以为是脑损伤产生的幻觉,直到某日,他在图书馆遇见了司马湘。

她是M大文学系的高材生,隔壁院的天之骄女,众星拱月般的存在。她不小心落下了一本未完成的小说草稿,他捡起来看了几眼,字句优美,却仿佛差了一点灵魂的火光。

“这是你的?”他追上去。

她有些戒备地接过本子,点头:“构思卡住了。”

“我……或许能帮你。”他略显迟疑,但最终还是伸出手。

他将脑中构建的场景轻轻送入她的意识。她双眸轻颤,仿佛瞬间穿行于她笔下未完成的世界。那一刻,魏如意知道:自己的能力,不再只是诅咒。

从此,两人的轨迹交汇。 他成了她创作的隐形引擎。她写爱情、写战争、写超现实主义奇谈,每一个场景都因他脑海中的构图而变得丰满。她连夺多个文学奖项,成了传媒口中的“天才少女”。

而他,咳血频繁,体重骤减。

“蓝昙石辐射反应具有 ‘持续性神经调动’副作用,受体若无隔离层长期运用,将导致意识层崩塌。” 导师陈博士早在事故后警告过他。

但他隐瞒了一切,甚至隐瞒了陈博士的存在。

 “你写得太好。” 他对司马湘轻描淡写,“我只是给了你一点灵感。”

然而,秘密终究有揭开的一天。

她是在一次临时拜访中发现的。他昏倒在实验台前,手掌渗血,身边是一摞写满研究笔记的草稿,密密麻麻记录着他能力的来源与代价。

“你为什么要瞒着我?” 她的声音颤抖。

 “因为我想陪你飞远一些,不想让你被我拖住。” 他虚弱地笑,眼神却温柔得让人心碎。

第二天,她消失了。休学,断联,没有任何告别。

她只留下了一封纸条:“别再一个人燃烧了,我去找救你的方法。”

她踏上寻找“归原晶”的旅程。 根据魏如意的记录,若将蓝昙石重新锻造、并以宿主心灵共振为媒介,则可能生成可逆性晶体“归原晶”,修复能力反噬。

她四处奔走,在斯威科大实验联盟中以志愿身份加入晶体研究团队。导师陈博士对她的突然出现并不意外,只默默递给她一份重型资料文件:“他用三年命换你一部小说集,值不值得,就看你了。”

与此同时,魏如意被校方列为“实验意外幸存者”秘密隔离,能力日益失控。幻象与现实混杂,身体在高频神经放电中濒临崩溃。

三个月后,归原晶终于在高压共振舱中凝成——那一刻,整座实验楼灯光熄灭,夜空出现极光。

司马湘带着晶体冲进病房。病床上的魏如意脸色苍白如纸,瞳孔几近涣散。 “别睡,魏如意。”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