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的迷失

Excited girl jumping on couch in living room

周末的午后,餐厅里的食客率将近半满,这里容纳了不同族群,也涵盖了不同的年龄层。埋首吸着面条的我,突然感觉背脊麻麻的,隐约地察觉到很强的一股气场随着开门声从背后扑来。

放下筷子回头一望,一对年龄和我若仿的夫妻迎面走来。魁梧的丈夫手臂“挂着”一个体型瘦小的孩子,目测有四岁。长得壮壮的妻子紧蹙着眉峰,挽着手提袋紧跟后头,对于我多事的回眸硬是送上犀利的白眼。眼前这对重量级的父母应该也不是善类,为免食物瘫凉了,我继续低头吃面。

眼角余光扫到他们就在我对面的桌子坐下,然而屁股一坐定,“小喇叭”便开始启动模式。那个瘦弱的小孩被塞在儿童座椅里,两条小腿拼命地踢蹬。一蹬到桌沿,椅子就大动作地往后挪一步,看得我胆战心惊,连面也顾不得咽了。哭闹声响彻云霄,大家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他们。两夫妻如入定般视若无睹、充耳不闻,反倒是我们这班看热闹的凡夫俗子庸俗了。

小孩的爸爸背对着我,但见他气定神闲地点餐,似乎这样的闹剧是再平凡不过的日常。妈妈也很忙,滑着手机,猜不透是看着线上的食谱还是找着卡通片来安抚孩子。

然而,我对于侦察一向没有天分,果然两者都猜错了。小孩哇哇的哭声持续放送,掩没了餐厅里轻快的音乐。这次,大家都搁下碗筷,目光一致地朝角落的那家人瞅。想起早前一位印裔小孩因为哭闹蹬腿而弄翻椅子,后脑勺着地以致丧命的新闻还历历在目,热心的食客们眼里都有一种压抑着的冲动。如我,干脆放下筷子,用火冒三丈的怒目圆睁来对视面向着我的那位妈妈。也许意识到我灼灼的目光,那位妈妈好不容易才举起右手将孩子早已蹬远的椅子拉回来。她抬起头正面迎向我,两颗瞪得老大的杏眼堪比我碗中的西刀鱼丸,不怒而威的尊容有微微发颤的横肉。

那天的午餐,小孩的哭闹没有休止,至少在我用餐的半小时内,他完全是扯开喉咙哭得声嘶力竭。除了食客们明显生气与责怪的眼神,店内十余位年轻的服务员都选择了事不关己,双手高高挂起。一墙之隔的厨房开了个递送食物的长方形窗口,里头忙碌的员工纷纷探出头来一探究竟,但始终无人敢上去关心。说来惭愧,我也是无胆匪类,尤其是眼前的夫妻可以如此麻木地任由孩子哭闹,对于在公共场合制造噪音而毫无羞愧之心,我想,我又何必上前自取其辱呢?

我一直在想,这个社会怎么啦?楼下的孩子也是日夜吵闹,父母可以纵容孩子夜深人静时骑着单车在单位外的公共空间喧闹。午夜梦回,往往都是孩子高分贝的尖叫声把我扯回现实生活,然后在床上辗转反侧到撒了几泡夜尿,两只熊猫眼还是无法闭合。不是没有试过沟通,但是沟通成效仅限于当下的半句钟。就在关上家门后,父母的吆喝声、孩子的哭闹声还是穿墙过壁,随夜风挨家挨户地飘送。偶尔,庆幸着夜里不闹,第二天一早的六时半左右,赖床的闹钟、硬拉乱扯的催上学声劈里啪啦地唤醒睡眼迷蒙的我。唉……想要好好睡一觉,就这么难吗?

由于疏于管教,这些原本应该天真可爱的孩子已经变成邪恶的小屁孩了。商场里穿梭在衣列间追逐的孩子、霸着手扶梯逆向使用的孩子、公园游乐设施上粗暴地推搡其他更稚龄孩童的孩子、不分昼夜制造噪音的孩子、停车场里自由奔跑的孩子……孩子已然不是那个人性本善的孩子,从他们身上,我看到更多的是失败的家庭教育。教养从来都是从父母的言传身教中来。虽说孩子性格各异,有人吃软不吃硬;有人则非得家法威吓。如果发现孩子不受教,为人父母者为何不尝试换个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呢?我们开车时,发现此路不通,也会设法另辟蹊径吧?现在的家庭倾向少子化,就是因为少子化而更需要注重质量,不是吗?总不能等到出事了才来哭诉自己的孩子本来很乖很听话吧?

曾经在教育界里翻滚多年,从早期到教学生涯的后期,改变最大的不只是孩子,还包括父母。早期的父母尊师重道,会与校方合作,对老师也是客气有加。随着家长教育程度的普及化,老师的地位日益递降。有时把家长请来学校商议孩子的行为问题演变成家长的讨伐大会,狂往老师与校长的脸孔撒胡椒粉,一顿机关枪扫射后才悻悻然地离开。而问题的根源,没有解决,千错万错都是老师的错。这也难怪现在的杏坛里,意兴阑珊的师长比热血沸腾的新生代老师多。

现代的小孩都怕输在起跑点。父母摞着一个“望子成龙”的藉口,明正言顺地为孩子的未来铺路。不只要会琴棋书画,还得通晓诗酒花茶,才艺班、补习班、兴趣班到处林立。是的,孩子最后出类拔萃的多,但高不成低不就的也不少,攀比心在小小的心灵里深耕。无论是为人父母者将名闻利养掺杂在孩子的教养中,还是放牛式的错误诠释“爱心教育”法,这些都是当上父母的这条路上,必修的学分。

孩子,会养也要会教,否则未来的社会堪虞啊……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