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魂
小时曾经有过不止一次这样的经历:同学买来了漫画或故事书,正坐在座位上或津津有味,或随意地翻阅时,心中的‘悦读魂’就熊熊燃起,偷摸溜到其身后看着。
这种时候,不外乎为了两个因素起冲突:一是同桌开腔,嗔怪我长得太高,为洁白的新纸蒙上一层阴影,影响阅读体验;二则是我先挑起,嫌同学看得过慢,两页纸花上好几分钟,理由同样也是影响阅读体验。
来回几次,同学被搞得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我看得很慢吗?
多年后再看,终于有两大发现:一是自己的情商原来这么低,轻易伤害了同学的心;二是,升上中学,图书馆藏书的功能似乎有些丧失了,书是多,但其中一大部分——尤其是中文书籍已经严重与时代脱节,导致馆内成为避暑胜地和室内游乐场的结合体。
说我不爱阅读是假的。母亲说,我还不会走路,不会奔跑,甚至还坐不稳的时候,精彩纷呈的故事就已经闯入我简单如一张白纸的生活。放工归家前,先到保姆家找到我的摇篮,一路抱回床上,稍作休整后到书架边选来一本,在夜空点缀下开始每天一次的睡前‘演出’。
那时读的内容倒不复杂,无非是一些民间故事《一千零一夜》,名人故事《孔融让梨》之类。母亲一句一句地描述,说得引人入胜,脸部表情肢体语言风云变幻,没有一刻冷场。夜深了,冷风萧瑟,母亲缓缓收起书,但不知是书中内容太过有趣,抑或是母亲表演太过生动,让我坚持地伸着小手,伸向母亲身后那未完的精彩。
不得已,母亲只能再三保证:睡眠时间已到,明日再说也不迟。这才甘愿盖上被子,意识渐渐模糊。
后来居然就学会认字了。母亲稍微放手,让我在书架的林林总总中选择。拥有了专属的一套桌椅,浅褐的桌面透着学习的热诚。从这时开始阅读古文经典,当然也背过,可惜后来无一例外,统统遗忘。
那段时间里,书展的开放日期经常被父亲抓得特别准。一辆车,三个人,带着满满欢笑朝会场进发。进场后丝毫不受人流影响,找了个僻静的角落就钻,任凭人声嘈杂,只求内容精彩即可。一坐就坐到日落西山,父母带着满袋子新书打算收手的时候。
买下买下,家里的书架就装不下了。父母只好全票通过暂时不去书展‘血拼’的决定。
正好上了小学,看同学带来闻所未闻的新奇,想到了借书大法。课间光明正大地放到书桌上,课时藏到抽屉里,无论如何都要看上几页。有时同学急要,来不及品味剧情,只得一下啃完一本,光速返还。
只是多数同学都不怎么愿意让我带回家中的,那就找老师吧!科学老师和蔼可亲,出手大方,有求必应,没事时到她的办公桌前报到还能二选一。她家的藏书量大约是不可预测的吧?可惜没亲自拜访,一通秋风扫落叶,大概会有所斩获。
直到小学高年级时才想到还有图书馆这处宝地。大脑各部鼎力合作,规划出了一条完美路线:铃声响起后跑出课室,穿过重重走廊,正好碰上管理员忙着开门;牢记那些摆得显眼的系列书籍,匆忙拿了一本,就到柜台进行‘对接’;这时才三步并作两步下楼,看向墙角的时钟:
“还是不够快啊,怎么就剩十五分钟了?”
“来得及上厕所和吃饭吗?”
有时‘悦读魂’燃烧过旺,再好的习惯也会成为生活难题。探索过程中惊喜地发现家中二楼还有许多未读过的秘密,于是刻意把洗澡时长拉到极限,直到某天被母亲撞破,才依依不舍地放弃。 上课时偷瞄课外书一事也被说了几次,父母和老师都哭笑不得:又不是偷玩游戏,带违禁品,究竟是该赞还是该骂?
后来决定了:软硬兼施,视情况而定。
我爱书如痴如狂,几乎众所周知。疫情期间,老师们倾尽心力举办了一场线上毕业典礼,将班上每一人的性格特征以自我介绍的形式一个个放到大屏幕上。本期待着老师对自己的评语,直到‘我最爱在班上偷看书’一词映入眼帘,当下两眼一黑:这就是所谓的‘好印象’啊。
困在家中,‘悦读魂’并未消散。英文老师偶然发了一贴,推荐了几本书,直接被我顺藤摸瓜,将作者的所有作品都挨个翻出读了一遍。
任务完成后有些茫然,突然又想到从未读完的《哈利波特》:让我借阅的同学早就转学了。于是动用谷歌的‘万能神手’,完成了心中梦想。现在想来,当时的阅读量约有上百万字,这辈子还没读得那么爽快过。
无论是陪父母到亲戚家串门,还是到奶奶家暂住,到餐厅吃饭。。。,身边的环保袋中总有几本书,镶着密集的知识与阅历。有些餐厅随意放了几本书,也被我当作宝贝看待。
时光如梭。
后来和当初的几位同学进了同一所中学,课业繁忙,暂时没时间谈书了。直到年尾放假前,课纲教毕,才又开始把一本本的新书搬上桌面:许久不见,同学们集体进化,看上了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白夜行》,《解忧杂货店》……
母亲也有了替家中藏书更新换代的想法,趁大量回收旧书的空档,终于打开闸门,网购了一批新书。书写本文的当儿,货已从湖州出发,等着和运输机飞过千山万水,赶来相会。
虽然曾经数度陷入无书可读的窘境,但也能凭着重复悦读家中书籍扳回一点闲暇时光的意义。某日翻开余光中《开卷如开芝麻门》一文,详述精度与略读之各有千秋,及家中藏书之多,羡慕之余也领悟读书妙用:文章不过数页,一本书却囊括无数各类文章,成语名言,铺垫伏笔,实在是有学不完的知识理论,和深藏其中的智慧。
路已启航,心向远方。
“邹凡凡的作品真的好看?” 母亲下单时犹豫了一会。
“真的好看。” 我坚持着。“反正是我们都感兴趣的题材。”
注:此文于2023年5月4日刊于中国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