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曾沛:抄袭容易被揭发 尊重原创尊重读者
广大读者在近期发生文坛抄袭事件后,对于版权概念开始有所提高,新任马来西亚作家协会主席曾沛(原名拿督曾玉英)在接受《东方日报》专访时直言,在这网络时代,抄袭是轻而易举又难以杜绝的,但是被揭发也是很容易的。
她笑言,在这种情况下还胆敢抄袭,抄袭者还真是拥有莫大「勇气」。
「抄袭者这样做,几乎就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就因为抄了一两篇,破坏自己清誉,值得吗?如果他是惯犯,文抄公,投稿到副刊,他们敢用吗?」
创新带来惊喜
她表示,创作人都应该尊重原创,因为只有创新才能为读者带来惊喜,当作品能够引起读者共鸣,而作品確实是出自自己的手笔,作者才会感受到那种非笔墨能形容的满足感。
「我国作者不能像外国那样光靠写作养活自己,我们写作难道不是为了兴趣和时代社会使命感?如果把別人的精神结晶占为己有,那写作有什么意思?难道要自己抄,自己爽吗?」
询及作协对抄袭事件的立场,曾沛表示,其实作协会员每个人立场未必相同,而且作协並非法庭,「事情不是我们说了算。如果我说你不该抄袭,但难道我有权力能惩罚你?」
应由读者来揭发
在作协7月改选后接下主席职的曾沛指出,抄袭事件的监管,应交由广大读者来揭发。
「这些事情,是应引以为鑑的。有抄袭的要引以为鑑,没抄袭要严以律己。」
询及该如何防止本身作品被人抄袭,她表示,最好的方法就是確保作品广传,只要將写出来的作品尽量曝光,读者看到他人抄袭自然会通知原作者。
抄少少也是抄
谈到抄袭也有一些时改动句子、只抄几段、偷取桥段、章法等,曾沛表示,创作者都喜欢美好的东西,就像过去作文训练那样,很多人会把美、好的句子抄起来学习;惟他们必须很清楚那不是属于自己的东西。
她认为,抄袭少少部分再以「那是模仿,不是抄袭」的说法开脱,只能说手法太聪明且太技巧。「如果抄袭者认为能过得了自己那关,那就过吧。」
她以亲身经歷为例指出,她曾写过一篇微型小说《攫匪》,后来自己改编成短剧,由于很受欢迎,多个组织都在沿用,没有提及原创。
「后来我突发奇想,假设有写作人看了很感动,把短剧又写成微型小说,桥段和题材都雷同,这是不是抄袭呢?我后来又写了篇微型小说《原创》,安排两位作者见面,讲明理由,让读者去想。」
她直言,「其实谁才是原创,不必道破已经有了答案。」
適当宣传有必要 曾沛:年轻作家积极配合
大马华文创作圈里,市场上叱吒风云的几乎都是年轻作者,许多资深马华文坛写作人似乎面对「与市场不接轨」困境。
作协主席曾沛对此表示,若要在市场上取得亮眼成绩,適当的宣传及「炒作」其实是必要的,而一些资深作家在这方面的配合意愿往往较低。
「我认为作家其实应该演讲,我曾经上第五台的下午茶节目,效果不错。我后来为主持人提供长长的其他作者名单,但电台打了无数通电话,但大家都不去。」
她直言,年轻马华作家可能在这方面很愿意配合,甚至有些作家如林宛莹,就是会亲自打电话到学校说愿意到校演讲,但比较资深的作家却可能不愿意。
「这是习惯的问题,有些会认为,我的作品不在乎见人。出版社愿意,我可以出书,但若你没有来邀稿,我就不会投稿。」
曾沛表示,前辈作家许多是自费出版作品,作者本人必须负责行销,若作者和出版社合作出版,由出版社负责宣传活动与发行就会好很多,若有出版社愿意为作者出版及上架,情况会更好。
惟她也认为,大马作品的舞台並不侷限于国內。
「虽然目前兴盛的是儿童文学或轻小说,但严肃文学仍有其价值及市场。例如李忆莙的中长篇作品都在国外发表,后来出版《遗萝之北》,才从国外红回大马。」
欢迎加入作协
另外,询及作协是否吸引不到年轻作家加入作协,曾沛指出,作协近年来亦招揽许多年轻作家,部分没有加入或许是因为没有接触而不了解,或是害怕活动会影响创作时间,或纯粹是拥有多重身分,不一定將自己定义成「作家」。
她指出,过去海鸥文学奖接触到的作者,作协也会主动招揽,年长者及年轻人之间没有代沟。
「我们没有抗拒任何人进来,只是我们也没有特別接触,只讲机缘。」
无论如何,她也受访时向广大作者发出邀请,作协欢迎大家踊跃加入这个组织。
马华文学保持水准
作协主席曾沛表示,马华文学向来维持一定的水准,是中国与台湾以外最强的一支队伍,也不曾有断层,因此她不认同马华文学水准每况愈下的说法。
她认为,马华文学在每个时代都会出现好作品,年轻作者也很有机会得奖,资深作者则也有马华文学奖,此外也有我国马华作家在国外获奖的案例。
「马华文学节表演动地吟的,有半数是我们的理事,我们也受到中国等外国来宾的肯定。会馆也在办各项文学比赛,例如南大校友会办微型小说比赛,散文奖则是嘉应会馆等。」
马华文学走进校园
此外,曾沛也提到,若我国中文报章能比照乐评以及影评那样,刊登更多关于本地作品的书评,相信能更有效地引起读者兴趣,进而帮助马华文学的兴盛。
她表示,作协其实现在透过大专院校校园及研討会开始培养马华文学的市场,尤其现在多名作协理事刚好都是大学讲师,能够透过他们让更多学生接触马华文学。
她说,作协在培养市场胃纳量这方面已著手努力,包括上届马华文学节起增设「阅读马华文学读书报告奖」,作协海鸥文学奖也社有马华文学评论奖等。
此外,作协也落力推动將过去的马华文学作品转成电子书的努力,这將利及有意研究马华文学的人们。
谈到马华文学要如何可进入国家文学主流时,曾沛指出,除非国家语言政策开放,否则马华文学依然很难进入国家文学主流。单方面的努力並不容易,况且我国的情况还面对语言的隔阂。
她也分享说,自己的小说作品曾被翻译成马来文,市场反应还不错。该作品是由译创会成为中介人,並由语文局出版。
至于是否会鼓励作协其他会员將作品翻成马来文「试水温」,她则说这还须端视译创会的努力。
「只是翻译不容易,味道容易流失。我们还要多多努力。」
东方日报 林蕙颖 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