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4届海鸥文学奖颁奖礼

 

何国忠:抱持儒商精神推广文化运动 企业家应向陈凯希看齐

(吉隆坡5日讯)高等教育部副部长拿督何国忠博士鼓励更多的华裔企业家,向海鸥集团董事经理陈凯希看齐,抱持一种儒商的精神来推广文化运动。

何国忠曾经担任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副会长,也是马华作家的一分子,他呼吁马华作家摒弃“文人相轻”的心态,共同为马华文学的发展献出自己的心力,让本土文学能突破区域的局限以达到国际的高水平。

资讯交流更方便

他说,资讯的发达让本土马华作家可以更容易地和海外优秀作家交流,应该更好地利用这种便利来推动马华文学的发展。

“早期的本土作家要吸收国外作家的文学优点并不容易,而现今的作家应该更珍惜现有的资讯与交通便利,毕竟要与国外作家交流或阅读他们的作品都比较容易。”

何国忠出席第四届海鸥文学奖颁奖礼及《一趟旅程:2008-2010海鸥年度文学奖得奖作品集》新书推介仪式时,发表这样谈话。

出席者有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名誉顾问陈凯希、顾问云里风、会长叶啸、工委会主席陈政欣。何国忠也见证陈凯希颁赠新书给各大专院校和雪隆独中的代表。

陈凯希:与马来文学家合作

陈凯希冀望,大马华文作家协会可以与马来文学家合作,进行文学与文化上的交流,促进我国族群间和谐融洽的气氛。

他说,大马华文作家协会在叶啸的带领下,推动“振兴马华文学,培育智慧青年”的运动,举办国中文学营来培养中学生的阅读与写作兴趣,也让国中与独中的华文文学水平衔接起来。

“我希望通过推行这个运动,能让马华作家全面走向校园、走向人群,以美育熏陶及培养学子们的文学气息,并向全民推展艺文活动,塑造一个富而好礼的社会。”

叶啸:支持推动文化事业候选人

叶啸表示,他希望通过免费赠送《一趟旅程》给大专院校及中学,可以让文学爱好者阅读和研究这些得奖的文学作品,提升文学水平。

他吁请华团和选民在大选投票的时候,要支持那些努力推动文化事业的政治工作者。海鸥基金所赞助的《海鸥文艺》单行本正式出版,这是上世纪90年代《新明日报》副刊文艺版的栏目,在海鸥集团的稿费赞助下,从1993年12月至1996年2月每周出版两期,共出版215期。这个专辑分成上下两册,收集当年本地与中国作者的优秀作品,让人们有机会重温他们的创意才华。

第四届海鸥文学奖

新诗组首奖得主辛金顺:

诗歌主要通过意象去进行种种文学上的呈现,更真实地反映内在的某些东西。

以海鸥为例,海鸥可以是自由的象征,自由与诗歌和文艺所追求的最高形式是一致的。

小说组首奖得主曾翎龙:

小说可以虚构真实,在写作中让人们感觉越来越真实,而诗歌和散文主要是还原真实,却可能会离真实越来越远。

小说与其他文体的性质不同,进行小说写作中,很长一段时间不能写散文和诗歌,如今自己的小说作品终于得奖,可以专心去从事诗歌的创作。

散文组首奖得主黄素景:

希望砂州华文学能展现自己的地方特色和历史价值,在马华文学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第四届海鸥文学奖成绩

新诗组

首奖:辛金顺

评审奖:王修捷、周天派(评审:沙河、陈强华、方昂)

小说组

首奖:曾翎龙

评审奖:龚万辉、吴鑫霖(评审:王润华、许通元、许裕全)

散文组

首奖:黄素景(笔名:千桑羽薇)

评审奖:翁菀君、李宣春(评审:方路、李忆莙、梁靖芬)

新闻来源:南洋商报

推介《一趟旅程》
推介《一趟旅程》
02
得奖人与嘉宾全体照
03
小说组评审奖得主吴鑫霖
04
小说组首奖得主曾翎龙
05
散文组首奖得主黄素景(千桑羽薇)
06
海鸥文学奖奖座

 

类似文章